查看原文
其他

体制围城,是否也围住了爱情?|一位体制内女性的反思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10-26


春节假期基金休市,又恰逢情人节,支付宝的基金讨论区意外被相亲的留言“攻陷”了。不少年轻人纷纷晒出自身条件和理财收益“在线征友”引发围观。

“性别女,坐标黄冈,94年,有带走的嘛?”

“男93,坐标黄山,有几套房,收入50个还有人要吗?”

有基民在讨论区表示:“在这里相亲有不少好处:100%全真人,不用收费,筛除学历太低和不会用手机的,筛除月光族、无工资、无理财意识的,而且90后占大多数,甚至有00后……”

不同于被父母安排相亲的尴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用更轻松也不失真诚的方式主动为自己找对象。爱情和婚姻似乎像人类在社会中的一种惯性,到了一定年纪,别人不逼迫,自己也会渴——并非只为填补寂寞,也有一点感情、也有一点向往,没有任何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是纯粹的。

但是,爱情故事并没有因此而更多地发生。

体制内女性也不好找对象了吗?


体制内女性普遍被认为是最受男性欢迎的群体——学历不低、压力不大、工作稳定、福利无忧,简直是部分男性心目中“贤妻良母”的上佳选择。但现实是,身边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的“大龄剩女”现象却越来越普遍。

比如,我的研究生室友简历很漂亮,不仅成绩好,兴趣活动、社会实践和实习经历也丰富。毕业季的时候,她收到了好几家用人单位的录取通知,其中有一家事业单位可以解决北京户口,虽然这并不是她的职业梦想,但学校的老师、家里的长辈都建议她选择这个工作,理由是北京户口很重要,体制内的身份以后也好找对象

她选择了听从过来人的建议,这个选择看似不够潇洒、多了些实际的算计考量,但她希望在人生更重要的事情上,可以更纯粹更自由。

只是四年过去了,她依旧单身。

工作确实稳定,偶有加班但也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工作内容谈不上喜欢,也不足以成为她跳槽的动力,渺茫的晋升机会倒是有效防止了同事间的内卷。平静如水的生活中,她渴望爱情带来的惊喜,却无奈身边的优质男生都英年早婚,领导同事对她的个人问题也算关怀有加,可是真正能介绍的适龄男生却寥寥无几。

她曾想过,如果一毕业就进入一个更有活力的单位工作,人生轨迹会有多大不同呢?至少,她在毕业后最初几年所遇见的人将与她本来应遇见的人完全不同,这其中有多少与爱情失之交臂的概率?

体制内女性,找心仪适合的对象到底难在哪?


焦虑吗?真的很焦虑。

为年龄带来的容颜变化和安全生育年龄的限制使得大多数女性都想在30岁这个分水岭,踏上婚姻的列车。不再像20出头的女孩对相亲那么排斥,她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主动请身边的亲朋好友帮忙介绍对象了。这个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你想找个什么样的?

心理学家大卫•布斯有一项对来自三十三个国家的三十七名受访对象的调查,解释了人类爱情普遍的潜意识:从祖鲁村落到巴西城镇,男人喜欢朝气蓬勃、体态匀称的青春玉女,女性则偏爱家底殷实的有钱男人;年轻女孩往往会迷上开靓车的小伙子,年纪较大的女性会更看重男人是否有房有地或其他财产。对许多女人来说,温文尔雅的诗人不及迟钝而富有的银行家有魅力。

所以今天,当人们权衡爱情的条件时,会直言不讳地说:“长相很重要,有钱也很重要。”

这不仅是现实压力所迫,也是人类历史进化的要求。

除了物质条件之外,我的室友对生活质量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她不希望结婚只是处于经济上的考量,更不希望自己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哪怕不是一见钟情,她也希望起码可以精神共鸣,说得直白点就是“聊得来”;她希望对方赚的多或者家境好,起码可以看到负担得起北京房价的可能性,但是加班又不能太多,要有经营家庭生活的时间和精力。

这些要求高吗?不算低。在她心中,这些条件对于一段高质量的婚姻生活来说,也没有什么下降的余地了。可是,现实是身边的优质男生往往英年早婚,两点一线的生活缺少扩大交际圈的机会,偶有的相亲局,哪怕以上外在条件都满足,“爱的感觉”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爱与恨不仅是最持久的,而且只有他们能持续、稳定地停留在我们的存在之中。”

可身边总有声音劝她们理性一点,因为过日子到最后都是柴米油盐。

到底什么才是爱情中的理性?

在《三联生活周刊》的爱情专刊里,有一段描述:理性源于人对自己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力的信任,也意味着对另一个人这种能力的信任。如果没有理性,勇气和冒险只是虚无主义者的勇气和冒险,来源于对生活的摧毁态度和放弃。唯有理性驾驭的冒险和勇气,才是真正的爱和对生活的信仰。
《我为相亲狂》剧照

那么多的尝试后,还要不要爱了?


男生觉得女生要求高,女生觉得男生不主动。很多体制内喜欢搞的集体联谊活动最后的结果是,女生跟女生成了闺蜜,男生和男生成了哥们。
多认识几个朋友倒也不坏,但一次接一次的相亲失败,不仅让人怀疑爱情是否真的存在,更让人对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择偶观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以至于会不断的问自己:

是不是自己不太好?

真的是自己要求太高吗?

到底是自己奇葩还是对方奇葩?

1、艰苦探索,需要勇气

与其他实践活动不同,爱的实践属于一个庞大的目的,即关于怎样生活的定义,关于人是什么的定义,因此它不会停止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目的,无论是激情、相思、相伴、性,无论是关怀、给予、和睦,都不足以作为结论完成这一定义。

福柯把两人之间发生的爱作为一种对人所能发生的深刻关系的探索,而弗洛姆以心理学家的角度观察发现,能够“从我的生命中体现对方的生命实质”是爱情的根本条件。对爱的定义推进到这一步,似乎遥相呼应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行为。

但爱的能力和爱的维系都是一种艰苦的个人探索。现代生活看似有无限选择,但人的自主程度却并没有真正提高,甚至在爱情中,人们也会以市场中提供的模式来衡量自己以及对象。但终究这是一种没有创造力的虚假爱情,它迟早会不再为这种关系中的双方激发情感,增加生命活力,“婚姻是爱情坟墓”的经验之说就是一种印证。

即便如此,婚礼还是每天都在举办。因为,弗洛姆发现,在这种关系中,人似乎也能暂时忘记他是一个具有希望和失望、悲伤和恐惧的孤独的人。

2、转换视角,且付深情

但事情的另一面是,在诺贝尔奖获得者费雪教授的实验对象中有一组是50多岁的老年人,他们结婚都已超过20年,但仍然自称“在恋爱中”。研究发现,在他们的大脑中,发现了与热恋中的年轻人一模一样的大脑活动。唯一的不同是,与焦虑相关的活动消失了。与年轻人狂野强烈的爱情不同,他们享受的是一种更加平静温和的爱情。

心理学者金韵蓉认为,千万不要瞧不起这种类似亲情的感情,它比起浓烈的爱情来,一点也不卑微。
“激素分泌不那么旺盛了,一般两个人在一起,都会有反抗心态,夜里睡觉的时候大家都会想,都会怀疑,莫非我这辈子就和这个人在一起了?这是两人感情的必经阶段,思考对自己的爱情延续很有好处。如果你不去思考这个问题,反而会出问题。思考过后,往往会坚定自己的认识,对两人的爱情保质是有作用的,因为你会去更换你的感动体系,过去你为他带给你一束玫瑰而激动,现在你可能为他下班回家带给你的面包而感动,这不是屈服于现实,而是让自己柔软起来,爱人们在这种柔软状态中,才能坐卧自如。”

身边也有些朋友常年单身,却一不小心在朋友圈中发现她已迅速步入婚姻、孕育小孩。问及原因,她说有时候把人拿显微镜来看,所以很容易觉得不满意,没有一个人能全心全意托付的。其实都把“我”这个字放太大了,有一天开始去习惯“我们”,一切就有了答案。

对爱情的种种怀疑都事出有因,但只要我们还在谈论爱情,就证明在这个世界的可知范围内,闪耀着它的光芒,就值得以尽可能的生活实践来见证它。

对其专注的深度和时间长度,决定着实践的完成程度。

非要说,那爱情是一个值得打的赌。婚姻没那么浪漫,甚至可能是一种对生命的妥协,可能也是美好的妥协。

作者:紫二

编辑:思妍


你可能还喜欢:

社长点个在看,祝你早日找到自己的爱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